出走的決心 聚焦被困住的母親
作者:高凱
在觀影之前,就已知電影《出走的決心》將聚焦于女性困境這一主題。觀影之后,可以明確的是,影片不僅觸及了中國女性在社會、家庭與自我追求之間復雜而微妙的平衡問題,更具體挖掘了一代乃至數(shù)代“中國式母親”所面臨的獨特且沉重的困境。她們通過無私的奉獻,乃至犧牲個人的青春與夢想,為家庭提供堅實的支持與依托。但在這股深沉的付出背后,她們往往承受著難以言喻或自明的心理重負。這種情感的壓抑,如同無形的枷鎖,緊緊地束縛著她們的心靈。在個人發(fā)展與履行母職的天平上,她們常常感到困惑和掙扎,難以獲得平衡。因此,與其說這部電影是聚焦“被困住的女性”,不如說它更具體描繪了“被困住的母親”這一群體的生活狀態(tài)。
曾經(jīng),一句“世界這么大,我想去看看”在網(wǎng)絡上迅速走紅,它觸動了現(xiàn)代人在面對社會壓力時對自由、探索和個人成長的向往。在快節(jié)奏、高壓力的現(xiàn)代生活中,人們渴望擺脫現(xiàn)狀,尋找心靈的慰藉,而這句話恰好反映了這種心理需求,激勵人們勇敢追夢,通過旅行來拓寬視野,探索生命的意義。在電影中,已年過半百的李紅決定學習駕駛,她也想走出去看看,尋找“生活的另一種可能”。影片在籌備初期,曾暫定名為《親愛的媽媽》,但這一名稱引發(fā)了網(wǎng)友的質(zhì)疑和反對。這可能是因為,“親愛的媽媽”這一標題過于溫和,未能充分表達影片探討的核心議題——女性的自我覺醒與救贖。此外,這樣的標題容易讓人誤解為聚焦于母愛或家庭倫理的溫馨故事,從而忽視了影片中的性別議題與社會批判?;蛟S正是因為網(wǎng)友們的激烈反饋,影片最終更名為《出走的決心》,這一標題更直接、有力,更能傳達影片的核心精神,同時吸引了觀眾對女性自我探索與成長議題的關注。
電影構建了多組女性角色的對照關系,不僅僅深度聚焦于主角李紅的生活與內(nèi)心,更有意地描繪了李紅與她的女兒曉雪、自己的母親,以及工友馬婕之間復雜而微妙的相互對照。這些女性角色在彼此的凝視中,不僅試圖理解對方的處境與選擇,更通過這種對彼此的觀看,逐步反思并審視自身的角色定位與命運軌跡。而在這場彼此觀看的鏡頭網(wǎng)絡里,觀眾感受到身為母親的女性所面臨的普遍困境與挑戰(zhàn),看到了她們在家庭、社會與個人夢想之間的掙扎與平衡,以及她們內(nèi)心深處那股不可忽視、不斷涌動的自我覺醒力量。
李紅與母親之間的對照,就像是一面清晰的鏡子,映照出傳統(tǒng)女性角色對家庭那種近乎盲目的無私奉獻與默默承受。李紅的母親幾乎完全喪失了自我追求的意識,當李紅試圖與她對話時,她只是一臉茫然,甚至對于童年時期被要求讓渡好東西給弟弟的經(jīng)歷,也習以為常,從未覺得有何不妥,因為李紅母親認為“從來如此,只能如此”,性別偏見已成為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她對自身的困境早已感到麻木。然而,到了李紅這一代,雖然難以抗爭,但她已經(jīng)開始意識到這種命運不公,并最終選擇了出走,這是對個人命運束縛的一次決絕抗爭,也是對她母親那一代女性所處困境的洞察與超越。這種母女間的對照,不僅清晰地勾勒出女性命運在歷史長河中的延續(xù)與變遷,更有力地凸顯了女性意識在時代洪流中的逐漸覺醒與堅定追求。
與李紅不同,女兒曉雪作為新一代女性的代表,在目睹了母親的不幸后,她的內(nèi)心世界發(fā)生了顯著變化。她開始重新評估自己的婚姻觀與人生觀,不再機械地遵循傳統(tǒng)模式。曉雪堅定地追隨自己的情感,與所愛之人結婚,并迎來了新生命,自己也成為了母親。然而,當日常的瑣事和現(xiàn)實的挑戰(zhàn)真正降臨時,曉雪感到了深刻的矛盾。她一方面深刻理解并同情母親李紅所經(jīng)歷的苦難,另一方面,在面對自己的困境時,內(nèi)心卻希望母親能作出犧牲,以換取自己生活的暫時平靜。這種復雜而矛盾的情感,反映了新一代女性在傳統(tǒng)價值觀與現(xiàn)代生活理念之間的搖擺。盡管曉雪最終沒有像母親那樣選擇離開,但電影的結尾讓觀眾感受到了她內(nèi)心的掙扎和無奈。曉雪雖然表面上接受了現(xiàn)實,但那份未解決的問題所帶來的遺憾和無力感,卻像重擔一樣壓在她的心頭,讓人對她的未來感到憂慮。而李紅與工友馬婕的對照,進一步揭示了女性在面對困境時的多樣性和復雜性。馬婕,這個看似擁有幸?;橐龅呐?,最終卻也被現(xiàn)實生活的無奈所困,不得不做出妥協(xié)。
影片通過對比不同代際女性的生活,生動地描繪了女性所面臨的多重挑戰(zhàn)。傳統(tǒng)性別角色的限制迫使母親一代的女性承擔起賢妻良母的角色,她們?yōu)榱藵M足家庭和社會的期望而犧牲個人追求,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放棄了追求個人幸福和自由的機會。同時,女性在家庭責任和個人夢想之間的沖突常常使她們在決策時感到左右為難,難以找到合適的平衡。此外,社會支持體系的不完善進一步加劇了女性的困境,她們在追求職業(yè)發(fā)展和個人成長時往往缺乏必要的支持,如靈活的工作安排和完善的兒童保育服務等?!冻鲎叩臎Q心》這部電影不僅展示了女性角色的內(nèi)心世界和她們面對的生活挑戰(zhàn),也讓觀眾深切地感受到了這些現(xiàn)實問題對女性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從這點考慮,它有助激發(fā)觀眾對女性在社會地位、家庭責任和個人夢想之間尋求平衡的反思。
《出走的決心》通過三代中國女性的故事,描繪了她們在各種挑戰(zhàn)中的堅持與痛苦。她們雖然立場不同,但都面臨著難以擺脫的循環(huán)困境。影片中的“母親”角色所展現(xiàn)的掙扎,揭示了個人與家庭層面的沖突,同時反映了社會結構與文化傳統(tǒng)對母親角色的制約。影片雖不能直接提供解脫的方案,但它通過展現(xiàn)現(xiàn)實的多方面挑戰(zhàn),特別是針對“中國式母親”角色的社會限制,提供了對現(xiàn)實的觀察。影片以富有詩意的敘述方式,為李紅構建了一條雖不完美但充滿轉變與和解可能的道路,試圖在困境中尋找希望。影片結尾,丈夫大勇獨自坐在陽臺上沉思的場景,似乎預示著家庭內(nèi)部關系可能出現(xiàn)的變化,同時也給予觀眾對“被困住的母親”現(xiàn)狀可能改變的期待。
不過,盡管影片在探討女性議題方面展現(xiàn)了一定的深度和廣度,但在角色塑造和情節(jié)構建上存在一些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影片的整體觀感。
在角色塑造方面,影片中的“三代母親”形象由艾麗婭、詠梅、吳倩三位演員生動呈現(xiàn),她們無論角色大小、戲份多寡,都以細致入微和情感真摯的表演,成功呈現(xiàn)了三個既彼此獨立又相互關聯(lián)的女性形象。然而,影片中的男性角色相對缺乏深度,更為臉譜化與單一化,他們似乎僅作為劇情發(fā)展的輔助元素,缺少獨立的發(fā)展軌跡和鮮明的個性特征,這導致故事環(huán)境顯得單一,缺乏應有的復雜性和豐富性。
特別是父親大勇的角色轉變,從影片前半部分的溫情到后半部分的“暴力”,這種轉變過于突兀,缺乏合理的鋪墊和過渡,使得角色的行為動機不夠明確,難以讓觀眾信服。在女性電影中,我們期待的是通過女性視角深入觀察和理解世界,揭示那些在男性視角下被忽視的真實。這樣的電影應該嘗試展現(xiàn)一種長期被壓抑的視角,以獨特的方式去理解生命和想象世界。然而,在處理父親大勇這一角色時,影片似乎偏離了這一初衷,反而陷入了某種性別對立,這無疑是一種遺憾,也削弱了影片的整體效果。
此外,影片在情節(jié)構建上略顯力不從心,試圖涵蓋多個方面卻犧牲了情節(jié)的緊湊性和張力,導致整體節(jié)奏顯得拖沓,難以持續(xù)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作者為上海外國語大學廣播電視學系主任、復旦大學與山東省廣播電視局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后)
來源:文匯報
延伸閱讀
-
《出走的決心》曝港版海報 4月10日中國香港上映
近日,由詠梅主演的電影《出走的決心》發(fā)布港版海報,宣布定檔4月10日在中國香港上映。影片由尹麗川執(zhí)導,阿美編劇,根據(jù)50歲阿姨蘇敏自駕游真人故事改編,講述了天真浪漫的李紅(詠梅 飾)一生有過許多夢想,
-
2024年中秋檔全國電影票房3.89億:王俊凱主演《野孩子》第一
據(jù)媒體報道,國家電影局統(tǒng)計,2024年中秋檔(2024年9月15日至17日)全國電影票房為3.89億元,觀影人次為957萬,國產(chǎn)影片票房為3.32億元,占比為85.35%。中秋檔票房前5名影片分別為:
-
張本煜回懟男觀眾稱“大清亡了”
【張本煜回懟男觀眾稱“大清亡了”】近日,據(jù)消息,《出走的決心》北京首映禮,有男觀眾看完表示本片似乎有點把女性說的一文不值、一事無成,更直言如果沒有男的,怎么提供經(jīng)濟基礎的后盾,怎么提供穩(wěn)定住所,都
關注公眾號: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鏈接:
關注數(shù)據(jù)與安全,洞悉企業(yè)級服務市場: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綠色軟件下載就上極速下載站:https://www.yaorank.com/

隨時掌握互聯(lián)網(wǎng)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