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吃餡兒,絕了!
北京人愛吃餡兒,
尤其不知道吃什么的時候,
一句“要不咱晚上吃點餡兒吧”,
絕對能引來全家的一票通過。
不管是餃子還是餡兒餅,
是鍋貼兒還是懶龍......
樣樣都是北京人的最愛!
這不...您準(zhǔn)備好醋和蒜,
咱這就開撮的。
老北京人做糊餅不叫攤不叫烙,
叫“打糊餅”。
這餡兒得是紫根兒韭菜剁成段兒,
配上雞蛋再點綴點兒蝦米皮提味兒。
這面一定得使玉米面兒,
涼水和面,小火下鍋,
等差不多成型了,攤上一層和好的餡兒。
出鍋后,擱案板上,
趁著這熱乎勁兒,用刀劈成六瓣兒,
您就聽這一下刀,咯吱咯吱的聲兒吧,
準(zhǔn)能給您饞得直流哈喇子。
(圖片來自新浪博客:瓶底兒,感謝,侵刪!)
您還記得么,
過去還住胡同那會兒,
每天都能瞅見幾家人坐在一塊擇菜。
這不瞅見王大媽拎著一大捆韭菜剛進(jìn)院門,
就問上了“王大媽,您家今兒吃餡兒?。俊?/span>
“沒得吃,包點餃子,一會來家吃點?。?/span>”
“就等您這句話呢,待會包餃子您喊我啊~”
您聽吧,
剁餃子餡兒那聲,更是響徹整個小院,
一家吃餃子,恨不得全小院的人都來幫忙,
你和面,我搟皮,她包餃子,
等煮熟了,還得囑咐家小孩,
“先給你張大媽家送一盤去,不準(zhǔn)偷吃?。 ?/span>
在北京孩子的記憶里,
最好吃的懶龍,在幼兒園!
松軟的外皮包裹著厚厚的肉餡兒,
一口咬下去,濃濃的肉香~
這時候您再來上一口雞蛋西紅柿湯,
那味道...絕了!
懶龍的做法不算費事,
把面搟開,碼上肉餡,
卷起來蒸熟就齊活了。
吃門釘肉餅就得吃剛出鍋的,
兩面金黃,外焦里嫩,
咬上一小口,鮮湯四溢!
褡褳火燒,
看著就那么的有食欲,
吃到嘴里,那更是鮮美可口。
就點二兩,肯定是不夠吃的。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Diane是個重口味,感謝,侵刪!)
要說咱媽烙得餡兒餅?zāi)且彩且唤^,
每次都等不到端上桌,
瞅見有剛烙得的,也顧不上燙不燙手了,
咬上一口,“呦,茴香的”
這餡兒餅,
雖然瞅著跟剛提到韭菜盒子有點像,
但做法還是有區(qū)別的。
把沒蒸熟的包子拍扁了,那才是餡兒餅。
餛飩,
是咱北京人愛吃的早點之一,
但小編不愛上外邊吃去,
一是早上起不來,
二是那餛飩餡兒啊,就那么一丁點,
不知道還以為喝片湯呢~
還是自己包的,吃著更痛快,純?nèi)猓?/span>
焦香的外皮,
包裹著多汁的餡兒料,
再就著碗小米粥,誰吃誰說絕!
您可別小瞧了炸藕合、炸茄盒,
這是咱的傳統(tǒng)京菜。
今兒您要不嫌麻煩,那咱就弄點?
每年一到春天,
就惦記吃上口薺菜餡兒的菜團子。
金黃色的棒子面,裹著滿滿的餡兒料,
吃上一口,全是童年的味道!
在北京,
吃包子的地兒準(zhǔn)有炒肝兒,
一碗炒肝兒,二兩包子是北京人的標(biāo)配。
平時,
北京人也愛在家包包子,
尤其是咱媽包的那白白胖胖的大包子,
每次拿到單位,準(zhǔn)被同事們一搶而光,
時不常的還問呢“阿姨什么時候還蒸包子啊?”
華威肉餅是真沒給我廣告費,
但一提肉餅,我總是先想起他家。
說自己在家弄吧,到也不是不行~
(圖片來自大眾點評:初冬的璐璐,感謝,侵刪?。?/span>
北京人吃燒麥還真不那么頻繁。
區(qū)別于南方面皮里包裹著糯米,
北京的燒麥更像是內(nèi)蒙的“稍麥”,
內(nèi)里是各種蔬菜和肉類,
薄皮大餡兒的燒麥,
咬一口就湯汁四溢,滿嘴留香!
怎么樣?看餓了吧?
瓷,今兒晚上咱就吃餡兒吧!
來源:老北京城
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quán)聯(lián)系刪除
商務(wù)合作請加微信:876575007
關(guān)注公眾號: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鏈接:
關(guān)注數(shù)據(jù)與安全,洞悉企業(yè)級服務(wù)市場: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綠色軟件下載就上極速下載站:https://www.yaorank.com/

隨時掌握互聯(lián)網(wǎng)精彩